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水下实时观测潜标系统技术发展
    李楠,黄汉清,赵晓
    2021, 4(2):99-106.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1.02.004
    [摘要](1125) [HTML](0) [PDF 5.30 M](2832)
    摘要:
    综述了水下实时观测潜标系统及其技术进展。以潜标技术为基础,通过水下绞车、自升降通信浮标、水下滑翔机及波浪滑翔器等技术途径,设计了水下实时观测系统方案,探讨了水下数据实时传输关键技术,开展了水下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功能验证试验,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实时/准实时传输。
    2  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王英志,范文涛
    2020, 3(5):372-381.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5.002
    [摘要](907) [HTML](0) [PDF 7.71 M](801)
    摘要:
    由于海水介质对电磁波的强吸收屏蔽效应影响,水下潜航器的隐蔽航行使得对其进行水下导航定位成为一个难点和热点研究方向。现有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以惯性导航传统自主导航技术为主体,围绕修正惯性导航产生的累积误差问题,发展形成了航位推算导航、地球物理匹配导航技术、水声导航技术等多种辅助导航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这些水下导航技术及其组合方式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水下导航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3  水下信息感知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陈韶华,张恒
    2020, 3(2):140-145.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2.009
    [摘要](894) [HTML](0) [PDF 3.13 M](1737)
    摘要:
    水下信息感知是指水下系统通过声、光、磁、电等传感器接收海洋环境和目标信号,经过信号处理,获得海洋环境和目标特征信息的过程。由于声波能在海洋中远距离传播,水下声场信息感知受到格外重视。水下信息感知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大范围海洋水下监测系统,通过信息感知,掌握海洋环境变化的规律, 建设透明海洋,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服务。
    4  反蛙人武器系统发展综述
    王金成,郭星香,孙玉臣,房俊伟,姜斌
    2020, 3(6):486-493.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6.007
    [摘要](880) [HTML](0) [PDF 4.03 M](2518)
    摘要:
    蛙人由于体积小、噪声强度低,因此探测十分困难,可秘密潜入码头、海港、海上勘探平台、 舰艇锚泊区及岛礁等重点水域实施侦察或破坏,对水下区域安全提出了挑战。首先,指出了水下蛙人的探测难点,随后介绍了国内外反蛙人声呐装备系统的技术发展、蛙人水下目标主被动声学特征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反蛙人武器系统的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目前反蛙人声呐系统的技术特点,并对反蛙人声呐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期可为我国反蛙人声呐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5  水下电磁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程锦房,张伽伟,姜润翔,喻鹏
    2019, 2(4):45-49.
    [摘要](868) [HTML](0) [PDF 1.53 M](3509)
    摘要:
    首先阐述了水下电磁探测技术的现实意义,之后介绍了国外水下电磁探测、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电场传感器、磁场传感器的性能指标。通过对国内水下电磁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国外的差距进行分析,指出未来水下电磁探测系统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无人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6  美国水雷作战能力现状与发展研究
    李晓东,佘湖清,胡光兰,吴晓婧
    2020, 3(2):157-165.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2.012
    [摘要](766) [HTML](0) [PDF 5.37 M](1842)
    摘要:
    从水雷装备和布雷能力 2 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水雷作战能力现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开展的水雷改进/研制项目和布雷能力建设情况,包括“快速打击”系列水雷、隐蔽投送水雷、先进水下武器系列、 “锤头”水雷,以及无人布雷平台等。总结了未来美国水雷作战能力,分析了美国水雷作战能力发展的特点, 提出了美国水雷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7  磁通门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陈正想,胡光兰,吕冰,齐侃侃
    2021, 4(1):37-45.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1.01.007
    [摘要](756) [HTML](0) [PDF 6.13 M](1909)
    摘要:
    磁通门是一种测量直流或低频交变矢量磁场的高精度磁场传感器,经过 80 余年的发展,其综合性能不断提升。除了常见的探头结构,在国内外研究者不断创新下,涌现出了许多新颖的磁通门探头结构。 随着磁芯材料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古老的磁通门传感器仍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未来它将向更高的灵敏度、更低的功耗、更小的体积等趋势发展,同时会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首先,简要分析了磁芯材料, 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磁通门电路结构进行了总结和分类。随后,分别探讨了国内外研究水平,指出了二者的差距。最后,介绍了磁通门传感器在海洋领域内的几种重要应用。
    8  美国反水雷能力现状与发展研究
    胡光兰,李晓东
    2020, 3(5):443-449.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5.014
    [摘要](667) [HTML](0) [PDF 6.50 M](786)
    摘要:
    水雷战是最常见的海上作战样式,对争取海上战争的主动权有着重要作用。美国十分注重反水雷作战策略研究及其装备发展。未来,美军将逐渐淡化专业反水雷和建制反水雷装备的区别,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模块化、通用化的联网无人反水雷系统,从而实现反水雷武器由以平台为中心的到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具体装备包括基于濒海战斗舰的专用反水雷舰艇、小型可用舰船上使用的反水雷模块、小型反水雷远征分队和潜航器等。
    9  基于海洋物联网的快速机动组网观测技术研究
    任翀,李楠,张立杰
    2020, 3(6):477-485.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6.006
    [摘要](608) [HTML](0) [PDF 1.97 M](2174)
    摘要:
    面向重点海域中小尺度过程、突发事件及关键目标观探测需求,以无人机、无人艇、波浪滑翔器、水下滑翔机、AUV、剖面漂流浮标及投弃式观测装备等无人智能移动观测装备为主干节点,结合潜标、 海床基等定点观测装备,提出了基于海洋物联网的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构建方案,探讨了相关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10  深度学习在水声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王培兵,彭圆
    2020, 3(1):11-17.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1.003
    [摘要](558) [HTML](0) [PDF 1.04 M](1398)
    摘要:
    水声目标识别技术是水声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声信息获取与水声信息对抗的重要技术支撑。针对水声目标识别时探测数据量大、自动化程度不高、识别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了深度学习在水声目标识别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水声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当前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然后,对深度学习的网络结构原理及改进型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对深度学习在水声声信号识别领域和水声图像信号识别领域的应用现状做了阐述。最后,指出了由于受当前技术条件和水下复杂环境的制约,此方法尚且存在着不足之处。该方法为进一步优化深度学习算法、拓展深度学习技术应用范畴、提升水声目标识别效率提供了参考。
    11  美军水下无人作战力量发展趋势及启示
    刘大庆,赵云飞,吴超,王骥
    2021, 4(4):257-263.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1.04.001
    [摘要](556) [HTML](0) [PDF 1.18 M](2350)
    摘要:
    美军凭借强大技术优势,领跑新型无人作战装备发展,其水下无人作战力量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对世界各国海军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简述了美军水下无人作战力量发展规划,重点从美军水下无人作战能力建设、装备发展以及部队建设 3 个方面研究了美军水下无人作战力量发展趋势,从装备发展方向、 顶层设计思路、军民融合途径、建用结合方法以及人才培养体系 5 个层面归纳总结了 5 点启示。
    12  由磁矩计算磁场强度
    张新邦,陈德祥,王东盛
    2019, 2(2):44-49.
    [摘要](499) [HTML](0) [PDF 1.23 M](1755)
    摘要:
    提出由磁矩计算磁场强度的公式。 从磁矩的偶极子模型和电流环模型分别进行推导,得到相同的磁场强度计算公式,讨论了公式应用条件和方法。 由于公式简单,有利于对磁矩周围磁场的理解分析和计算。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由磁场强度求磁矩的途径。
    13  潜载UUV研究现状分析
    王海涛,梁镜,单俊杰
    2021, 4(5):351-356.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1.05.001
    [摘要](469) [HTML](0) [PDF 4.06 M](2268)
    摘要:
    潜艇与 UUV 协同作战能优势互补,形成新的作战能力与手段,这使得潜载 UUV 成为了近些年美国等海洋强国的研究热点。首先,对潜艇与 UUV 的协同作战模式进行研究;然后,结合作战需求对潜艇与 UUV 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潜载 UUV 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参考国外潜载 UUV 发展经验对我国发展潜载 UUV 装备提出了几点建议。
    14  多AUV集群控制技术综述
    孟中祥,刘时圆,吕珍斌
    2020, 3(6):509-515.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0.06.011
    [摘要](460) [HTML](0) [PDF 1004.54 K](1227)
    摘要:
    多 AUV 集群控制是指通过多 AUV 相互协调完成特定的作战任务,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协同编队、协同导航、任务分配、通讯机制、协同定位、避碰和避障等。多 AUV 集群控制技术注重系统的冗余性和时效性,系统对个体的失效具有鲁棒性。系统性地阐述了集群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探讨了多 AUV 集群控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对比了目前各类先进集群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 AUV 集群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对集群控制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15  无人航行器对抗敌反潜装备作战使用技术研究
    郭庆昌,王小康,李晓东
    2022, 5(2):127-132.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2.02.006
    [摘要](459) [HTML](0) [PDF 5.30 M](1561)
    摘要:
    美国及其盟友为限制中国前出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采用天基卫星监测、水面舰船监听、水下潜艇区域探测、水下无人航行器及在海峡布设海底监听阵等方式在源头、航路及峡口等多个区域对我潜艇实施监视和跟踪。通过对潜艇不同探测装备分析,提出了一种具备水面、水下诱骗和打击能力的无人潜航器,敌反潜机诱骗、反潜直升机诱骗打击和潜艇掩护逃生等作战使用方法,对无人潜航器研发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6  协同反水雷作战任务规划系统总体研究
    曹璐,胡红波
    2022, 5(2):115-120.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2.02.004
    [摘要](458) [HTML](0) [PDF 4.92 M](2222)
    摘要:
    随着战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空前发展,反水雷作战也越来越向着多平台协同作战方向发展, 作为反水雷作战神经中枢的指挥控制系统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任务规划是反水雷作战指挥控制的重要环节, 建立战术任务规划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减轻岸基指挥中心以及反水雷母舰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多个平台协同反水雷作战的整体效能。通过分析反水雷任务规划的定位和功能,建立有人/无人协同任务规划框架及层次结构,提出协同反水雷任务规划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能够有力地推动反水雷指挥控制技术的发展。
    17  深海作战战场环境保障需求问题研究
    唐庆辉,董星佐,戴嘉阳,吴小涛
    2022, 5(6):580-586.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2.06.014
    [摘要](449) [HTML](951) [PDF 2.45 M](1381)
    摘要:
    深海战场空间的独特性和超前性引发了深海军事的发展和变革,并逐步改变军事斗争的战略态势。因此,迫切需要加速形成深海战场环境保障能力,为维护我国安全和海外利益拓展等提供基础支撑。总结归纳了深海概念及环境影响,提出面临形势与未来挑战,深入分析深海战略威慑、水下航行、导航定位、 预置武器和预报预警等场景下的战场环境保障需求,最后提出深海战场环境保障建设的措施建议。
    18  水面无人艇在水面舰艇编队水下防御的发展展望
    唐波,孟荻,范文涛
    2022, 5(2):121-126.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2.02.005
    [摘要](418) [HTML](0) [PDF 2.65 M](2045)
    摘要:
    为提升水面舰艇编队水下防御能力,构建以水面无人艇为补充的编队水下防御装备体系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总结国内外水面无人艇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无人艇的发展必要性,结合水面舰艇编队防御鱼雷攻击的任务需求,开展了水面无人艇作战使用方法研究,并对其对抗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可牵引水面无人艇在水下信息对抗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19  HM2000型剖面浮标的主要特征及其应用
    沈锐,王徳亮,刘增宏,张素伟,卢少磊,许建平
    2019, 2(2):20-27.
    [摘要](391) [HTML](0) [PDF 2.65 M](952)
    摘要:
    HM2000 型剖面浮标是一种新颖的国产海洋观测仪器,可以长期在海上自由漂移并连续测量 0~2 000 m 水深内的海水温、盐度剖面数据,已被国际 Argo 组织用于全球 Argo 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和维护。 详细介绍了该型浮标的工作原理、结构、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等,并与 APEX 型浮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表明了 HM2000 型剖面浮标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且测量的温、盐度质量是有足够保证的,完全可以替代国外浮标用来主导建设我国的 Argo 区域海洋观测网。
    20  水下仿生扑翼机器人的发展现状综述
    曹勇,曹永辉,黄桥高,屈毅林,潘光
    2023, 6(4):380-405. DOI: 10.19838/j.issn.2096-5753.2023.04.001
    [摘要](383) [HTML](541) [PDF 6.91 M](686)
    摘要:
    参照蝠鲼等鱼类游动方式所研制的水下仿生扑翼机器人具有效率高、机动性强、负载能力大等多方面优势。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水下仿生扑翼机器人已逐步成为水下航行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将蝠鲼的生物学特性、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学模型、单体运动控制、集群运动控制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已有的研究表明:水下仿生扑翼机器人正在朝着软体化、集群化、 高机动等方向发展,新兴的水下仿生扑翼机器人及仿生集群能够更加精确的模拟真实生物的游动姿态,并开展相关任务。当下的研究为水下仿生扑翼机器人性能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