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引言
-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重要变量,了解海水温盐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随深度、季节的变化特征对分析海洋动力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海洋内部温盐对海洋环流和海洋循环有着重要的调制作用。例如,由温度和盐度变化造成的海水密度差异是形成垂直和水平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吕宋海峡以及中沙群岛周围,温盐分布的变化是导致局地环流,如盐度锋、热锋或上升流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度较高(>26℃)的上层海洋是热带气旋生成和发展的能量来源[1],台风的增强取决于上层海洋的温度结构,即上层海洋热含量(Tropical Cyclone Heat Potential,TCHP), TCHP 较大的海域更容易使台风增强[2]。因此,准确描述海洋三维温盐结构的状况,对加深海洋中各个尺度的动力过程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是东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运输枢纽,对于我国的外贸和国防非常重要。海洋三维温盐信息对于认识海洋现象动力机制、保障南海区域舰船航行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1998 年谢俊[3]等人利用现场观测数据并结合 T-S 曲线图分析了南海全海域的水团分布特征。黄诚等[4]根据实测温盐数据分析了南海中沙群岛区域的温盐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并结合 FVCOM 模型模拟数据分析了南海温盐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极端天气在短期内对南海温盐结构的影响。魏晓[5] 根据实测温盐分析得到了南海水平和垂向温盐分布特征,并结合夏季风和海面净热通量的影响,分析得出南海东部和南部表层海水存在着较厚的低温高盐水层。俞杰[6]等人根据 ARGO 浮标观测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及锚定浮标观测资料,对 2014 年台风“威马逊”引起的上层海洋温盐响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计算混合长度和台风引起的垂向流速变化解释了温盐变化的原因。台风过境时会引起上层海洋发生强烈的垂向混合,加深混合层深度并导致下层的冷水被夹卷至表层,台风引起的垂向混合在夹带下层冷水至表层的同时,也将表层的暖水带至次表层,致使次表层增温,即“热泵”效应[7]。南海地区极端天气频发,了解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反馈过程是提高预报极端天气精度的必要前提。
-
当前海洋温盐数据来源主要为现场观测和遥感观测以及数值模拟。卫星遥感能够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数据,但仅限于海洋表层,难以获取较深海域的海洋环境信息。当前水下温盐数据的获取来源主要依靠浮标实测数据,但现场实测数据难以实现较高的空间覆盖率。因此,对于海洋三维温盐结构的分析研究引入模拟数据是十分必要的。海洋再分析数据将海洋模式和观测数据相融合,能够提供时空连续的三维海洋数据。本文根据海洋再分析数据 GLORYS12V1,分析了 2020 年南海三维温盐结构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为了解极端天气下南海表层温度变化,基于再分析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探讨了南海上层海洋对台风过程的响应。
-
1 南海概况
-
南海是位于太平洋最西部的边缘海,地形水深如图1 所示,其最大深度约 5 500 m,呈东北–西南向延伸的菱形海盆。其西部与安达曼海通过马六甲海峡相连接,在东部通过巴士海峡与太平洋相通。在地形上,南海中部有一个广泛的海盆,其附近海域被陆架所环绕。南海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带,呈现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特征[8]。南海的洋流主要由季风驱动,形成复杂的环流系统。在东北季风期间,表层海流向西南方向流动,而在西南季风期间,则反转向东北方向流动。从 5 月下旬–9 月,该地区主要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而 11 月–翌年 4 月中旬,则盛行东北季风。年均气温保持在 23~32.3℃之间,冬夏季节的温差相对较小。降雨量丰富,通常在 1 500~2 000 mm 之间,南部地区更高,超过 2 500 mm。该地区在 5–10 月经常受到台风和其他热带气旋、风暴的影响。这一气候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的副热高压带、热带辐合带、热带低压和热带气旋等,同时还受到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的影响。根据海洋再分析数据,南海正经历温度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会对温盐环流的强度及其稳定性造成影响。
-
图1 南海地形图,黑色线为选取的垂直断面的位置 (东经 115°,北纬 15°)
-
Fig.1 Topographic map of the South China Sea,with black lin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selected vertical cross-section(115°E,15°N)
-
2 数据与方法
-
2.1 海洋再分析数据
-
本研究使用的再分析数据为 CMEMS 提供的海洋再分析数据产品 GLORYS12V1,GLORYS (Global Ocean Reanalysis and Simulations)是 MyOcean 框架下开发的一项全球海洋资料再分析系统,在加入同化数据的约束下使用较高分辨率的网格对全球海洋进行模拟。该产品的海洋模式为欧洲海洋模型中心 NEMO Version3.1 和耦合海冰模式 LIM2。GLORYS12V1 的同化方案选择降阶卡尔曼滤波算法,同时选择 3D-var 修正温盐误差,用于同化的观测数据来自 CMEMS 的高度计数据、海表面温度,以及 CORA 数据库中的现场观测温度和盐度剖面数据和 ARGO 浮标数据。该产品的时间分辨率为日平均,空间分辨率 0.083°×0.083°,垂向 0~4 000 m 共 50 层,提供的海洋参数包含海表温度、盐度、海面高度、混合层深度和海冰参数[9]。本研究使用 2020年 GLORYS12V1再分析数据开展南海温盐结构特征分析。
-
2.2 卫星遥感数据
-
海表面温度遥感数据来自 GHRSST 的 AVHRR OISST L4 网格产品,数据空间分辨率为 0.25°× 0.25°,由美国国家环境卫星数据信息服务中心 (NESDIS)提供。GHRSST 成立于 2002 年,旨在促进国际协调,使用多传感器方法开发高分辨率、近实时 SST 数据集。使用的海表面温度遥感数据由 AVHRR 传感器获取,通过在最佳插值系统内结合互补卫星和现场观测生成的。本研究使用台风 “威马逊”爆发期间卫星海表面温度数据,开展海表温度对台风过程的响应分析研究。
-
2.3 台风数据
-
台风路径及强度资料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 CMA-STI。该数据集是在每年热带气旋季节过后根据所收集到的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当年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资料进行整编,形成 CMA-STI 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台风资料时间分辨率为 6 h。本文所使用的台风资料为 2014 年第九号台风“威马逊”期间台风路径数据。台风“威马逊”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2014 年 7 月 12 日下午 14 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起编为热带风暴。7 月 16 日,台风“威马逊”登陆我国南海东部,之后向西北方向行进,于 7 月 18 日以 17 级、60 m/s 的强度登录广东省雷州半岛,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
-
3 温盐结构与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
本文基于 GLORYS12V1 海洋再分析数据,开展南海海水温盐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
3.1 海表温盐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
-
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海洋物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表层温盐变化可以改变海气的相互作用,影响降水模式以及风向和风速,继而影响海洋热力、动力过程[11]。表层温盐变化是热带大气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循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输送热量和物质,对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12]。
-
本研究对 2020 年再分析温盐数据进行月平均处理,得到全年月均温盐水平分布图,如图2 和图3 所示。从图2 可以看出,南海月均 SST 在 25~32℃ 范围内[13]。在空间分布上,南海秋冬季节 SST 温差明显,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征,东沙群岛与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海表面温度高于其他海域 2~3℃,春夏两季 SST 温差较小,相较于秋冬两季,无明显条带状温差分界,这也表明了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海水性质相较于其他海域更加稳定,季节温差变化较小。南海月均海表面温度 1–9 月呈上升趋势,其中 1–4 月变化较为平缓,4–5 月升温较快,表现出明显季节特征,全年最高温度出现在 8 月黄岩岛附近海域,为 33.5℃左右。9 月–次年 1 月,南海区域 SST 呈下降趋势,其中,9–10 月温度下降明显,南海最低温度出现在 1 月份中沙大环礁北部,约为 22℃。
-
南海月均盐度空间分布相较于温度更为稳定,南海北部表层盐度略高于南部,无明显空间差异。全年表层盐度最小值为 32.5 psu,最大值为 35 psu。表层盐度全年最低月份为 1 月,约为 32 psu,1–6 月南海表层盐度整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盐度约为 34 psu,其中 6 月盐度最大,约为 34.7 psu。6 月以后,南海表层盐度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 12 月初,在 12 月–次年 1 月盐度达到最低,然后盐度再次开始缓慢上升。
-
图2 月均海表面温度分布
-
Fig.2 Monthly distrib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
图3 月均海表盐度分布
-
Fig.3 Monthly distribution sea surface salty
-
3.2 温盐垂直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
-
为了解南海温盐的垂向结构特征,本文根据再分析数据提取了南海东经 115°和北纬 15°温盐断面数据进行分析[14]。图4–5 清楚地显示,中沙群岛 (东经 115°,北纬 15°附近)南北两侧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为明显,而纬向剖面显示该部分区域东西两侧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中沙群岛不同区域海水温度特性存在较大差别。月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季节变化越小。受大气降雨影响海水表层盐度低于其他深度盐度,280 m 以浅的海水,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且速率较快,约为 0.07℃/m,该深度的海水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最大温差约为 3℃。300 m 以深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缓慢,约为 0.01℃/m,无明显季节变化特征。300 m 以深海域随经纬度变化不明显,表明水深越深海水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变化越小。南海盐度垂向季节变化表现为春秋季节高于夏季和冬季,表层盐度受降雨量影响较大,盐度最低值在南海台风多发季 10 月出现,约为 33.2 psu。
-
本研究以南海中部海域(东经 115°,北纬 13°) 点位温盐剖面为例,分析海水温度和盐度随水深变化特征[15-16]。月均温盐剖面如图6 所示,该位置各月份温盐剖面具有相似的垂向变化特征,垂向温盐梯度较小,温、盐跃层深度基本一致,约为 50~120 m。盐度剖面显示,海水盐度在 0~180 m 随深度增加而增加,180~380 m 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380 m 以深海域度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温度剖面显示,温度随深度变化趋势从表层开始,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南海整体上呈表层海水高温低盐,底层海水低温高盐。本文根据月均再分析数据,利用垂向梯度法[17]计算了 2020 年南海温跃层深度分布图,该方法首先计算海水温度的垂直梯度,梯度大于 0.05℃/m即为温跃层所在区域,满足梯度0.05℃/m 条件最上层的深度即为跃层上界,最下层深度即为温跃层下界深度。南海月均温跃层深度如图7 所示,南海跃层深度分布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南海秋冬季节温跃层深度普遍大于春夏两季。南海地区温跃层深度变化与海面精热通量和海风有关。秋冬季节南海地区盛行东北季风,同时海面净辐射通量较低,风应力搅拌作用加强了海水的垂向混合,表层的低温海水使得海洋上层层结不稳定,从而使得温跃层深度加深[18]。春夏两季太阳辐射增强,整个海域风力较小,这使得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垂向混合减弱,从而温跃层深度整体上升。
-
图4 北纬 15°断面温度月均变化(单位℃)
-
Fig.4 Monthly temperature variation at 15°N section
-
图5 东经 115°断面温度月均变化(单位℃)
-
Fig.5 Monthly temperature variation at 115°E section
-
图6 115°E,13°N 点位月均温度、盐度随深度变化趋势
-
Fig.6 Trend of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changing with depth at 115°E,13°N
-
图7 南海月均温跃层深度
-
Fig.7 Monthly average thermocline dept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4 台风过程的温度响应分析
-
本研究以台风“威马逊”为例,利用海洋再分析数据和 AVHRR OISST 遥感数据开展台风前后海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一般而言,台风过境前后海洋上层海水温盐结构以及混合层深度会发生较大改变[18-19]。台风期间再分析数据海表温度如图8 所示,该数据未能体现出“威马逊”过境期间海表温度变化。此外,本文还基于 GLORYS12V1 数据对 2019 年第 29 号台风“巴蓬”、2020 年第 2 号台风“鹦鹉”、以及 2020 年第 17 号台风“沙德儿” 过程前后的海表温度进行分析,发现再分析数据在台风期间未体现出明显的海表温度变化。JEANMICHEL[20]指出 GLORYS 同化系统的性能明显依赖于实测数据观测系统,由于南海地区 ARGO 浮标稀少,导致该分析数据可能无法反映出南海地区台风期间海洋上层温度变化这一小尺度特征。
-
图8 台风“威马逊”期间 GLORYS12V1 表层温度
-
Fig.8 Surface temperature of GLORYS12V1 during Typhoon Rammasun
-
台风期间遥感海表温度如图9 所示,遥感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台风期间海洋表层温度变化。台风登录期间南海区域整体上出现了大范围降温,中沙大环礁北部海域降温明显强于其他海域。系统地描述上层海洋对台风过程地影响,对提高台风路径及强度地预报有着重大意义[21],准确地获取台风期间的海洋数据是研究上层海洋变化的前提。从图9 可以看出,台风发生前南海北部海表面温度大约在30℃,2014 年 7 月 16 日台风进入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当天该海域海表面温度无明显降温,南海西北部部分海域海表面温度略有升高,这可能与台风引起的次表层温度变化与混合作用和上升流的主要地位有关,当混合作用强于上升流时,表层与次表层温度升高,反之则温度下降。台风随后继续向西北方向行进。7 月 17 日,台风到达中沙群岛附近海域,南海东南部出现明显降温,黄岩岛西北部海域当日降温 2~3℃。2014 年 7 月 18 日,台风到达海南岛西北部,强烈的海–气交互作用导致当日西沙群岛东北部海表面温度急剧下降,部分海域降温可达 5℃以上。
-
图9 台风“威马逊”期间卫星观测 SST 数据
-
Fig.9 Satellite observation SST data during Typhoon Rammasun
-
5 结束语
-
本文使用海洋再分析数据以及遥感数据开展南海三维温盐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研究,分析结果对南海地区海洋动力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了解台风期间的温盐响应对台风路径的预测以及强度的评估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
1)2020 年南海全年月均海表面最高温度 32℃,最低温度 25℃,春夏两季海表温度分布均匀,秋冬季节海表面温度存在明显南北差异盐。盐度全年最低值 32.5 psu,最高值 35 psu,全年分布较为均匀。
-
2)表层到 300 m 水深,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该部分海水存在较为显著的季节变化, 300 m 以深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逐渐缓慢,全年温度变化在 0.5℃以内。南海地区温跃层深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节温跃层深度大于春夏两季。
-
3)台风“威马逊”爆发期间,再分析数据未能反映出南海温度变化。遥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台风过境前期,南海西北部海域出现局部升温现象,之后开始大范围降温,其中北部中沙大环礁附近降温最为显著,台风过后海温逐渐回暖。
-
目前海洋次表层温盐实测数据稀缺,再分析数据已逐渐应用在海洋科学的研究中。GLORYS12V1 再分析数据能够反映出南海地区温盐季节变化特征,但难以表征出小尺度海洋环境变化,未来可考虑精度更高的模拟数据来研究南海三维温盐环境。
-
参考文献
-
[1] QI J F,LIU C Y,CHI J W,et al.An ensemble-bas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for estimation of subsurface thermal struc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J].Remote Sensing,2022,14(13):3207.
-
[2] GUAN S D,ZHAO W,HUTHNANE J,et al.Observed upper ocean response to typhoon Megi(2010)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search:Oceans,2014,119(5):3134-3157.
-
[3] 谢骏.南海水团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4.
-
[4] 黄诚,吴能友,吴晓,等.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温盐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42(2):1-14.
-
[5] 魏晓,高红芳.南海中部海域夏季水团温盐分布特征 [J].海洋地质前沿,2015,31(8):25-33.
-
[6] 俞杰,张翰,陈大可.基于Argo数据研究南海上层海洋对超强台风“威马逊”(2014)的温盐响应[J].海洋学研究,2023,41(2):4-27.
-
[7] 胡姝,孙立尹,李英.热带气旋结构和强度变化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4):91-98.
-
[8] 王东晓,陈举,陈荣裕,等.2000 年8月南海中部与南部海洋温、盐与环流特征[J].海洋与湖沼,2004(2):97-109.
-
[9] 王世红,赵一丁,尹训强,等.全球海洋再分析产品的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2018,33(8):794-807.
-
[10] 陈史坚.南海气温、表层海温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1983(4):9-17.
-
[11] 张林科,豆靖林,牛原.基于统计学方法遥感卫星西北太平洋海表温盐精度分析与特征研究[J].海洋技术学报,2021,40(5):1-10.
-
[12] 王勇智,鞠霞,杜军,等.中沙群岛海域春夏交季温盐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22,40(3):408-422.
-
[13] 徐宾,宇婧婧,张雷,等.全球海表温度融合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进展,2018,8(1):164-170.
-
[14] 陈姣,范开桂,王喜冬.菲律宾海盆深层温盐结构与环流变化特征研究[J].海洋通报,2021,40(2):142-153.
-
[15] 白志鹏,韩君,姚小海.南海温跃层时空分布及其对水下通信的影响[J].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1):163-167.
-
[16] 方雪娇,王彩霞,徐佳佳.南海温跃层深度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2013(3):45-55.
-
[17] 王凡,赵永平,冯志纲,等.1998 年春夏南海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1(5):1-13.
-
[18] 董航,姜良红,章向明,等.台风威马逊入侵南海的路径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6,34(1):1-7.
-
[19] 吕心艳,许映龙,黄焕卿.台风“威马逊”(1409)在南海北部急剧增强的环境因子分析[J].海洋预报,2021,38(3):1-10.
-
[20] JEAN-MICHEL L,ERIC G,BOURDALLÉ-BADIE R,et al.The Copernicus global 1/12° oceanic and sea ice GLORYS12 reanalysis[J].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2021,9:698876.
-
[21] 端义宏,余晖,伍荣生.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J].气象学报,2005(5):636-645.
-
[22] ZHANG C L,WANG D Y,LIU Z H,et al,M.Global gridded Argo dataset based on gradient-dependent optimal interpolation[J].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2,10(5):650.
-
[23] 谢春虎,徐苗苗,曹莎莎,等.基于梯度依赖客观分析技术的全球Argo网格化数据集:构建及初步应用 [J].海洋学研究,2019,37(4):24-35.
-
摘要
掌握南海三维温盐场特征对于研究南海海洋动力环境及其对海洋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海洋再分析数据 GLORYS12V1 和 AVHRR OISST 数据,开展了南海温盐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分析,以及海表温度对台风过程的响应特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海表温度一般为 25~32℃,最高温度出现在 8 月的黄岩岛附近海域,海表盐度一般为 32~35 psu,最高盐度出现在 7 月的东海附近海域;温盐垂向结构表现为表层高温低盐,随着深度增加温盐季节性变化越小。南海地区温跃层深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节温跃层深度大于春夏两季。根据“威马逊”台风期间海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海表温度对台风过程的响应,台风期间南海水体垂向混合作用增强,海表温度降温明显。
Abstract
Mastering the 3D(three-dimension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salinity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SCS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the 2020 ocean reanalysis data GLORYS12V1,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vert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changes of SCS temperature-salinity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S surface temperature is generally between 25℃ and 32℃,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occurs in the waters near Huangyan Island in August. The annual SCS surface salinity is generally between 32 psu and 35 psu,and the highest salinity occurs in July.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salinity exhibits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on the surface layer,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salin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epth. The depth of the SCS thermocline has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and it is greater in autumn and winter than that in spring and summer.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uring Typhoon Rammasun,the respons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o the typhoon process is analyzed. The vertical mixing effect of the SCS water is enhanced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during typhoon.